台灣會館建於前清時期〈約1890左右〉,緣於康熙廿三年台灣歸入中國版圖以後,分巡臺廈兵備道周昌呈請准予開科。台灣鄉試始於康熙廿六年〈1687〉,止於光緒二十年〈1894〉,舊志著錄台灣之文舉人中試者共二百五十一人,文科進士共有三十二人,其中尤以道光廿五年〈1845〉進士施瓊芳與光緒三年〈1877〉進士施士洁父子名噪一時。他們在不同的時空各滯留北京多年,獲得北京人士的敬重,許多北京名流士宦相與結交。尤其施瓊芳銓選六部主事久駐京曹,由於他精通經史百家,博學鴻辭,一時京中鉅公名流,雅慕其人,譽為海東才子,嗣後補江蘇知縣,未就職返台奉親,任海東書院山長。其子施士洁中進士後點內閣中書,不喜仕途乞養回籍。
相傳施士洁滯京時發起建造台灣會館〈未經考據證實〉,作為台灣人士赴京趕考或經商的歇腳連絡之處,該會館歷經民國肇造、對日抗戰、國共內戰、兩岸隔絕漫長的滄桑歲月,卻仍保有兩岸交流功能。於今由北京市台灣同胞聯誼會經營,全面擴建重新修繕,展現歷史變遷、在京台人現狀、文化背景、交流,臺灣風貌等等,一副嶄新、多元的交流平台重新建立起來,希望繼往開來發揮緊密聯繫的承先啟後功能,提供台灣赴京人士多方位的服務。
宗祠致贈的中堂懸掛於貴賓室 晚宴現場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